产业路延伸 致富路畅通 湖南芷江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100%

类别:他山之石 发布时间:2019-09-09 浏览人次:3971

   2019-09-09 09:46:08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记者 张召学

     本网讯 从湖南长沙出发,跨湘江、过资水,进入武陵山脉南麓,记者来到了怀化市芷江县三道坑镇小渔溪村,一路上崭新的民居林立,路两旁的葡萄园里硕果累累。来到村里“四好农村路”管养办公室,墙壁上挂着的标语便映入眼帘——“县级负责体系,乡镇做到‘查四季’;村级落实‘四个一’,群众自主要树立。路况管理常态化,路面病害要‘三早’……”。

    这段标语不仅展现了小渔溪村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发展景象,更反映了芷江县致力于农村交通基础建设、改变农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热情与决心。近两年来,芷江县聚焦“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实施村组道路建设和提质改造工程,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显著进展。2016年至2018年年底,芷江县共完成贫困村和非贫困村扶贫路建设1600余公里,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100%。2018年,芷江县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路都修好了,日子越过越好”

    “现在我们家一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家里的老房子也推了,重新修了两栋新房。”小渔溪村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明勇站在新家前喜笑颜开。

    小渔溪村位于芷江县城北部,地处山区,辖区内溪谷较多,高山葡萄是村里的特色产品,但由于交通不畅,运输成本较高,很难形成规模效应。2015年,全村共721户人家,其中贫困户126户,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

    2016年以来,小渔溪村配合县扶贫开发公司和县交通运输局实施村组道路建设和提质改造工程。截至2018年年底,完成道路硬化26公里,116户贫困户顺利脱贫,贫困人口发生率降至1.17%。

    交通方便了,张明勇买了一辆车专门跑运输,帮村子里的人送货。“路都修好了,不管什么天气都可以跑,挣钱也容易了,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谈起现在的生活,张明勇露 出了满足的笑容。

位于芷江镇西部的高冲村曾经遇到同样的问题。受地理条件制约,高冲村交通建设滞后,特色水果柑橘难以外销,村中经济发展滞后。2015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600元,是重点贫困村。

“柑橘在10月份以后大批成熟,那时候湖南多雨,路上全是泥巴,果园里的路更是难走,很多果子因为运不出去而烂在了地里,每年都会造成不小的损失。”路难走、柑橘难销一直是高冲村村民宋恩刚的一大困扰。

2016年,芷江县全面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村农村公路建设,高冲村抓住机遇,大力开展村组公路和产业路建设。截至2018年年底,高冲村完成村组道路硬化14.7公里,共计建成产业路约4.8公里。

产业路的建设使柑橘运输难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高冲村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到2018年年底,高冲村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

路修到了果园里,柑橘好卖了,收入增加了,宋恩刚更有干劲了。“等我今年嫁接的这些小树长大了,我们的柑橘一定会产得更多,卖得更好!”宋恩刚说。

    专群结合 公路养护由被动变主动

 “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清理村路上的垃圾和路边的杂草,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上班。”上午11时,三道坑镇木业溪村的张成文正清扫公路,确保村中公路整洁、通畅。

   农村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为确保农村公路得到有效养护,2018年,芷江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

    芷江县在乡、村两级建立“群众性养护体系”,设立扶贫特岗,每个岗位每年补贴1万元,对未纳入养护预算的村组公路进行养护,同时带动贫困户就业。

  “从2018年开始,我们镇设立扶贫特岗,对未纳入养护预算的104公里村组公路进行养护保洁,实现公路养护全覆盖的同时助力脱贫攻坚。”三道坑镇党委书记杨凯程介绍,三道坑镇的各个村都定下道路养护村规民约,镇里也会定期组织村民进行学习培训。

“群众性养护体系”促进了路面预防性养护机制的建立,专业性养护和群众性日常养护相结合,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有力推动了农村公路管养由被动防治向主动管理、主动预防、主动养护转变。

  “出了家门上车门,下了车门进家门。”在芷江县大力推进扶贫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农村群众的出行条件大大改善,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也被打通。如今,一条条扶贫路、产业路通到村民的家门口,通到柑橘、高山葡萄、油茶、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园,成为芷江人民的“致富路”。